座机:028-874-35325
手机:134-3895-8552


“无事不扰”应成政府自觉 焦点网谈

时间: 2025-03-02 11:26:40 |   作者: 行政班台

产品详情

  近期,“杭州六小龙”出圈、各地新春“第一会”召开、非公有制企业座谈会召开……这些事儿当中,有一个共同指向:营商环境。没有好的营商环境,就没有好的落地项目。一开年,各地政府发力拼开局,优化营商环境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

  政府部门为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时会用力过猛,虽疏通了老堵点,却可能又给企业添了新堵。拿捏分寸就很重要,既要做到“无事不扰”,又能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是本分,“有求必应”是本职。

  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是常态,企业要政府部门的服务和支持,也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但,问得多了,来得勤了,查得频了,管得宽了,未必是一件好事。无事也扰、不请也到,频繁“抽检”,反而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甚至,一些政府部门还利用职务之便和监管的权力,伸手向企业要钱,违规违纪违法。

  干部办公,企业众筹。本该是政府承担的办公费用,某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吴某却以支持乡政府开展工作为由,多次要求辖区内的多家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出资购买桌椅、打印机等办公用品,“捐赠”给乡政府使用,折合共计22.4万元。最终,这些涉案人员都受到了严肃处理。

  村里请客,企业埋单。村里营造节日氛围,却让企业来承担费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披露,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天平堰村村委会干部张某某、李某某3年间3次以春节营造节日氛围、开展相关活动为由,向辖区内企业或个人收取费用合计7.56万元。

  扰乱市场,违规收费。2024年7月,广东省惠州市纪委监委在监督工作中发现,市区国有农贸市场存在承租方违规收取市场经营户“进场费”“喝茶费”等乱象。于是,由市纪委监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承租方扰乱市场秩序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了依法查处,600多万元“进场费”被退至两百多户经营户账号。

  涉企的违规违法乱象,根本在于权力滥用。例如,在一些涉企的监督检查中,许多不具备检查执法资格的主体如社区、村委会、市场管理方也去参加了,结成利益共同体,把辖区企业当成“唐僧肉”,想到了就宰一刀。

  有些政府部门在与企业打交道过程中,看似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实则危害极大。有时,不但增加企业负担,更严重损害营商环境,破坏党和政府形象。规范行政行为,本质是要求管住政府“有形之手”,让各行政主体“无事不扰”,企业专注生产,轻装上阵。

  无事不扰是底线。“无事不扰”,就是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做到位、不越位,不犯“多动症”,对企业主体经营不大包大揽、指手画脚,对公司制作不过度检查、评比,更杜绝吃拿卡要。鹤壁创新推行政务服务“鹤立办”“视频办”,全市97.7%的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商丘市企业信息变更、注销登记、迁移登记“一件事”上线,实现最大限度利企……近年来,各地政府“无事不扰、无感服务”的工作作风正在形成,显而易见,无事不扰其实是底线。

  有求必应是职责。“有求必应”,要求政府增进服务企业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当前,许多地方不仅在监管执法上“无事不扰”,更提出在服务企业上“有求必应”。从1.0版到8.0版,上海连续8年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并出台行动方案,已累计实施1101项任务举措。从“民营经济32条”到《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建议》,浙江一系列政策措施拼出一个更优的营商环境。

  更进一步是追求。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持续开展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和探索。从“企业找服务”向“服务找企业”转变,这才是服务型政府应该做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商关系既“亲”又“清”,企业才能活力迸发、冲劲十足。

  市场监管和涉企检查,是政府与企业交互关系的重要方面,是构成营商环境的主要的因素。而涉企乱检查却是一个老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如果进行严格治理就会消停,但往往一段时间后又会抬头。所以,必须建章立制,划下红线,不给伸向企业的手留空间。

  行政不扰企。精简检查项目,大力推进精准检查,以防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能合并实施的行政检查,不得重复检查;能联合实施的,不得多头检查;能通过书面核查、信息共享、智慧监管等方式监管的,不得入企实施现场检查。同时,要严控入企检查人员数量,优化检查流程‌。

  扰企要问责。对执法主体纠偏追责,对造成企业损失、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件,及时跟进处理,以案促改促治。对于违反规定实施行政检查的,要依法依规进行问责,确保行政检查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为企办实事。把涉企检查纳入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事项,不仅考察政府办事效率,还要将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列为扣分项,以此促进各地有效维护非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非朝夕之功,也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更要做好服务,才能汇聚发展合力,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